一、添加工艺
干法工艺
1、BRA宜采用间歇式拌和机,“干法”工艺进行拌和。
2、BRA必须在沥青拌和厂(场、站)采用拌和机械拌制。拌和厂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、消防、安全等规定。
3、拌和
BRA拌和流程应符合图l规定。
图1 BRA拌和工艺流程图
4、在添加BRA前,心将结团、结块的BRA进行分散、破碎,防止堵塞管道或影响计量。
5、BRA的添加方式应采用一套BRA专用的提升设备和储存罐,并配备独立螺旋送料系统及可以白动控制的计量系统。在采用的提升设备前配备5~10吨的料斗及皮带,完成全过程的全白动化添加BRA,减少人工环节,保证计量的准确及工作效率。
6、按生产配合比确定各种材料的用量参数,输入控制拌和楼的计算机,设置温度、时问的工艺参数。
7、BRA的拌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。缺乏经验数据时,可借鉴如下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生产时问:将计黄好的热集料、BRA和矿粉投入到拌缸中,干拌时间为10~15s,(比基质沥青混合料干拌时间延长5~l0s),以保证矿料与布敦岩沥青混合均匀。干拌结束后,将基质沥青喷入到拌缸中进行湿拌,湿拌时间为35~45s,总拌和时间不宜小于50s。
8、拌和后的混合料应均匀,以BRA分散均匀、基质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,无花白料、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集料分离现象,根据现场拌和效果对初定的干拌和湿拌时问进行检查和调整。
9、BRA的生产温度应符合表7的要求。
工艺环节 | 温度范围(℃) | 备注 |
沥青加热温度 | 160--165 | |
矿料温度 | 190~210 | |
混合料出厂温度 | 165—175 | 超过195℃废弃 |
混合料运输到场温度 | ≥160 |
表7 BRA生产温度控制
二、运输
1、运料车应采用篷布覆盖,用以保温、防雨、防污染,运料车到达现场后,应待本车混合料摊铺完后才可揭开保温篷布。
2、为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,车厢侧板和底板涂一层隔离剂(如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),不得有余液聚在车厢底部。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,应多次挪动汽车位置,平衡装料,以减少混合料离析。
3、自卸汽车运输能力应比后场的拌和能力和前场摊铺能力均有所富余,使用5t以上自卸汽车运输。对高速公路、一级公路,开始摊铺时排在施工现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应不少于5辆。
三、摊铺
1、铺筑高速公路、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时,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(双车道)~7.5m(3车道以上),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10~20 m,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,两幅之间应有30~60 mm左右宽度的搭接,并躲开车道轮迹带,上、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。
2、根据拌和机拌利能力、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、宽度,经计算确定摊铺速度,宜控制在1.0~3.0m/min左右,保证摊铺机缓慢、均匀、连续不断地摊铺。摊铺过程中,不得出现停机待料或者随意改变摊铺速度。摊铺机应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较好地初步振实。
3、摊铺温度与松铺厚度紧跟摊铺机测量,并予以记录,摊铺后沥青混合料温度控制宣在155℃以上,松铺系数经试铺确定。
4、粘层如有损坏,必须在损坏部位进行人工补洒后方可施工。
5、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.5~l h预热,熨平机不低于100℃。
6、摊铺过程中要派人在摊铺机后巡查,如果有离析等异常现象要及时分析原因,采取措施予以处理,或暂停施工,重新进行工艺试验。
7、当路面温度低于5℃,气温低于10℃或雨天时,禁止摊铺。
四、碾压
1、压路机紧跟摊铺机碾压,初始碾压温度要大于l50℃,然后进行复压、终压,终压要消除表面轮迹。
2、压实工艺组合与遍数应在试验段试铺确定。
3、对高速公路、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,宜配备不少于5台用于沥青路面施工的压路机,其中钢轮振动式压路机、胶轮压路机均不少于2台。
4、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,待路丽温度在50℃以卜^时,方可开放交通。
5、接缝处理等其他环节按现行技术规范执行。
6、BRA现场施工温度控制应符合表8的要求。
工艺环节 | 温度范围(℃) |
到场温度 | ≥160 |
摊铺温度 | ≥155 |
初压温度 | ≥150,紧跟摊铺机 |
复压温度 | 紧跟初压 |
终压温度 | 表面≥90 |
表8 BRA现场施工温度控制
五、质量控制
1、原材料的质量控制
2、BRA的颜色、杂质等在施工中随时目测,每批次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测。对BRA是以同一料源、同一次购入并运至生产现场的相同规格材料为一“批”。
3、基质沥青、集料和矿粉等其他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按现行技术规范执行。
六、BRA生产的质量控制
BRA生产的质墨控制管理麻符合表9的要求。
检验项目 | 频率 | 质量标准 | 试验方法 |
外观 | 随时 | 均匀、色泽亮、无花白料、离析、油团 | 目测 |
混合料出场温度 | 逐车检测评定 | 165~175℃ | 自动检测与打印、存储 |
混合料温度波动 | 逐盘测量记录,每天标准差评定 | 标准差小于5℃ | 自动检测与打印、存储 |
级配检查 | 每日2次 | NMAS与0.075mm:±1.5%; 2.36、4.75mm:±3%; 其他筛孔:±4% | JTG E20 T0725、T0725或T0735 |
逐盘在线检测 | NMAS与0.075mm:±1%; 2.36、4.75mm:±2%; 其他筛孔:±3% | 自动检测与打印、存储 | |
油石比 | 每日2次 | ±0.3% | JTG E20 T0722或T0735 |
逐盘在线检测 | ±0.2% | 自动检测与打印、存储 | |
BRAC | 每日汇总 | ±0.1% | 总量检测 |
逐盘在线检测 | ±0.2% | 自动检测与打印、存储 | |
最大理论密度 | 每日1次 | 实测记录 | JTG E20 T0711 |
马歇尔试件空隙率 | 每日2次 | 与设计偏差±1% | JTG E20 T0702、T0709 |
马歇尔试件VMA | 每日2次 | 与设计偏差±1% | JTG E20 T0702、T0709 |
马歇尔试件稳定度、流值 | 每日2次 | 符合设计要求 | JTG E20 T0702、T0709 |
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| 每2日1次 | 符合设计要求 | JTG E20 T0702、T0709 |
车辙试验 | 必要时 | 符合设计要求 | JTG E20 T0719 |
表9 BRA生产的质量控制管理要求